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,融资环节至关重要。然而,投资人在融资过程中的违约现象并不鲜见,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。法媒汇服务团队认为,融资过程中,即便签订了投融资合同,也会出现有些投资人在资金注入企业后,可能会因市场环境变化或个人原因突然撤资,导致企业运营资金链断裂,或者投资承诺未能履行,投资款项延迟支付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出现,出现融资企业资金链问题并连锁反应,系统性违约。以下是法媒汇团队对于投资人撂挑子问题的应对建议。
一、签署投资条款后不履行投资协议
对于这种情况,我们建议:
1.将投资条款的有效期尽量缩短,以减少不确定性;
2.在投资条款中明确违约责任,确保一旦出现违约,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法律行动。
二、签署投资协议后不付款。
对此,我们建议在投资协议中:
1.明确付款时间,并尽量将付款时间安排在工商变更之前,以确保资金到位;
2.在协议中约定,投资人若不付款或延迟付款所应承担的违约责任。虽然实际操作中这可能较为困难,但企业应尽力争取;
3.如果出现投资人签署协议后不付款的情况,企业可以参考前一条建议,解除投资协议,并追究相应的违约责任。
三、签署投资协议并答应付款,但过桥资金不到位。
在这种情况下,企业可以:
1.参照第二条建议,解除与投资人的投资协议;
2.明确违约责任,包括但不限于因过桥资金不到位所造成的损失;
3.注意,这是广大创业者常忽视的问题。企业在拿到投资后,必须进行规范经营。我们发现,有些项目在投资人要求撤资后,创业者不得不配合,原因并非投资人的要求不合理,而是企业自身经营不规范。
四、企业未规范经营,投资人要求撤资。
为避免这种情况,企业应:
1.规范投资协议,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;
2.规范企业经营,确保企业运营合规、透明。如果企业能够做到这两点,就能有效降低投资人撤资的风险。
面对投资人的违约行为,企业需要采取明确、合理的应对策略,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经营的规范性和透明度,以增强与投资人的合作关系。法媒汇法律服务团队,立足于法律护航,注重法律服务之外的增值服务,尤其对于创新型企业和科技企业,如何融资,如何吸纳资源型合伙人和技术型合伙人,如果规避风险,如何双方利益最大化,都有丰富的经验,我经过实验检验的行之有效的方案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